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十八章 廢後自有故事

關燈
“人臣之於帝後,猶子事父母也。父母不和,固宜諫止,奈何順父出母乎!”--這就是當年言官們的原話,意思很明確,你爹和你媽吵架了說離婚,難道你當兒子的拍手讚成?

尤其是你親愛的媽媽、受了委屈沒處說的媽媽要被掃地出門了,你還歡天喜地地幫你爸找掃帚?你還是不是個人啊?!

面對人格侮辱一樣的質問,呂大宰相表現得非常從容,他只回覆了六個字——“廢後自有故事。”故事,指的是前例。在宋朝這是個很強的邏輯性字眼,只要有過先例,基本上就都可行。

沒料想博學多才的言官們瞬間哄笑,別逗了,呂夷簡,你有多少料我們都知道,雖然也是考上來的進士,能這麽快就爬到這個位子,不都是因為你有個好伯父?還“故事”,用得著你來給我們講?

孔道輔和範仲淹馬上就覆制了他對仁宗皇帝說過的話:“你對陛下所說過的話,不過就是引用東漢光武皇帝曾經廢掉自己的皇後這件事,對不對?但那是光武皇帝一生的汙點,是他失德的地方,你想讓我們的皇帝有樣學樣,跟他一起錯?!尤其是從那兒以後,歷代所有廢過皇後的皇帝都是昏君(自餘廢後,皆前世昏君所為)。聖上應該去學習堯、舜的品德,你為什麽要誤導陛下去效法昏君?”

牙尖嘴利,而且善於定性。所有曾經廢過皇後的皇帝,都是昏君。這事就比較讓人昏迷,難道說當了皇帝之後,一個封建時代男人的最基本權力,換老婆就已經失去了?皇後只要當選就一定是終身制,無論做了什麽都無責任、無處罰?

肯定有千言萬語的反駁,但呂夷簡選擇了沈默,甚至是認輸。他恭恭敬敬地向眾位言官大佬施禮(拱立),說出了超級窩囊的一句話:“請諸君明天早朝時親自向聖上講明此事。”他回避了,話裏話外的意思居然是這事我辦錯了,已經沒能力再搞,拜托你們明天去皇帝那裏善後。

一時間言官們有點不適應,這就算結束了?不會吧,爭論才剛開始,最起碼呂夷簡還有個殺手鐧沒用呢,仁宗皇帝脖子上還有傷,那是經過官方驗過的,有存檔記錄的皇後的暴力證據,一旦拿出來誰都不好解釋,畢竟皇後打皇帝的例子是那麽的珍稀,他怎麽就是不用呢?

對啊,為什麽?或許答案只有一個,即呂夷簡真的只是個憑著伯父聲威才當上宰相的廢物,一個典型的衙內。

當天各位言官得出的結論也就是這個,所以他們很滿意。勝利了,宰相被搞定,只要明天上朝把少不更事的小皇帝也說服,那麽就大功告成。於是他們氣勢洶洶而來,得意揚揚離去,滿足啊,一個奇跡已經創造了——鬥倒宰相;另一個奇跡就要產生——教訓皇帝,還有比這更充實的人生嗎?

多、麽、的、神、奇、啊――――!

但怎麽就不想想,如果萬一呂夷簡不是個衙內廢物呢?那麽這樣的軟弱就一定是個陷阱。果然好戲上演,他們前腳才走,呂夷簡馬上就和皇帝單線溝通,傳達了他的一句話:“陛下,臺諫官伏閣請對,非太平美事,應予貶逐。”

哈哈,報應瞬間臨頭。這時就應該回放一下呂夷簡剛才貌似很矬的嘴臉了,看看當時言官們是多麽的能言善道並且博學多才,但有什麽用呢?以為這是在課堂上,誰說得有理聽誰的?開玩笑,那是竹統夫子李迪老先生的風格,想當年機關槍一樣把周邊所有的高官都突突了一陣,結果自動下野,後悔不及。可這是呂夷簡,他從不跟任何人多廢話。

要做就做到狠,讓你們連後悔的時間都沒有!

第二天,晨光熹微,言官們在孔道輔和範仲淹的率領之下向皇宮步步逼近,他們堅信,隨著每一步的邁出,皇帝、宰相、大臣,以及所有心懷不軌的人,包括後宮裏的那些美人,都會心驚肉跳,寢食難安。隨著這次勝利,大宋一國的風氣節操都會被清洗幹凈。

於是大家加倍的表情莊重,氣氛神聖,萬眾矚目也,揚名立萬啊,還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嗎?答案是有,他們才走到待漏院,也就是官員上朝休息室,驚喜就撲面而來。某位太監哥捧著聖旨已經等了好久了——詔,權禦史中丞孔道輔出知泰州,右司諫範仲淹出知睦州,即刻起程,不必入宮告謝。

瞬間冷凍,被踢出京城了耶,連見皇帝最後一面的權力都被剝奪,這就是此次鬥爭的“神聖”結局?!

貶官詔書立即生效,言官們被勒令集體轉身,馬上出宮,回家聽候發落。其中孔道輔、範仲淹的遭遇是最經典的,皇宮、家、城門變成了三點一線,太監們、宮使們如影隨形,沒有半點的停留,把他們直接趕出京城,變成地方官。

其餘的蔣堂、郭勸、楊偕、馬絳等人或降職、或罰款,凡是參與者人人有份,無一幸免。於是效果就出來了,不再是什麽殺一儆百,而是真正的全軍覆沒。並且更加慘痛的是,這件事變成了宋朝言官們椎心刺骨的噩夢,他們的權力瞬間縮水,丟掉了最重要、以及最基本的兩種武器。

詔書裏明文規定,從此言官們再想說什麽話,只能私下裏偷偷寫好奏章,再通過非正式渠道轉達,才能請皇上過目(密具章疏)。這也就是說,他們連正常上書,讓文武百官第一時間知道他們彈劾了什麽,都做不到了;

再不準拉幫結夥,一窩蜂地找皇帝、宰相搞集體辯論(勿得相率請對)。這就是說,他們從此丟了要求和皇帝面談的特權。

那麽綜上所述,還能再找出什麽言官的權力嗎?不能說、也不能寫,能做的似乎只有沈默。理解到了這一點,就應該明白呂大宰相所渴望的理想辦公環境是怎樣的了——不僅要為所欲為,而且對反對的聲音都零忍耐。

要榮耀且清靜地生活!

多麽強悍的人生,但是副作用也跟著出現。

你能壓倒言官,但真能壓制聲音嗎?

前者只要有權力就可以做到,後者就純粹是做夢,要知道就連殘暴兇狠到秦始皇、漢武帝的程度,當時都有記載君王暴行的史書留存了下來,一個宋朝和平時期的淺資歷宰相,再加上一個剛親政的24歲小皇帝,就想讓天下人都閉嘴?

尤其是只用了貶官、罰俸這樣的小招數。

當天的開封南城外,出現了集會抗議的場面,那是為範仲淹第二次貶官送行的隊伍。時間往前翻,上次是5年前的天聖六年,那時他因為要劉娥退位,被趕出了京城。那一次也是百官送行,大家舉酒致敬——“範君此行,極為光耀。”這一次,他被當天遣送,時間太急迫了,可是仍然有官員緊急趕到了南城。

再次舉酒——“範君此行,愈覺光耀!”

範仲淹有點苦笑,做了點分內的事,有那麽大不了嗎?他隨口作了首詩回贈給這些不畏強權的朋友,同時也給這個事件定了性:“重父必重母,正邦先正家。一心回主意,十口向天涯。”話裏話外,他仍然在強調廢皇後是要不得的,並且他們言官這一次絕對沒有錯。

那麽錯的是誰?前因後果細細思量,他把目標精確地鎖定到了一個人的身上——呂夷簡。從頭到尾,只有這個人是錯的,除了呂夷簡之外,沒有壞人!

這個極端的論斷在公元1033年時的範仲淹的心裏是半點都不覺得有什麽偏激的。範仲淹的人生分幾個階段,在這時他的眼裏世界只有黑白兩色,不為忠者即為奸,非此即彼,絕無混淆。而且分析起來證據確鑿。比如說,皇後錯了嗎?

言官們早有答案,“郭後自居宮中,不聞有過……”至於耳光門事件,言官們選擇性失明;

皇帝錯了嗎?

答案是錯了,但是情有可原。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太年輕,而且剛剛親政,做什麽都沒有經驗,正是需要大臣們輔佐的時候,而皇帝也及時地向大臣咨詢了,結果卻這樣糟,正說明了該大臣的該死性。

問題集中到了呂夷簡的身上,根據範仲淹的思維,這人從根錯到了梢,從頭壞到了腳,無論是原則上、還是細節上,都堪稱人渣,無可救藥。具體分析如下:首先,支持廢皇後就等同於趕走親媽,這是在人倫上的墮落,連最基本的人格都已喪失;其次,此人在與言官的較量中只重勢力,不顧道義,明裏一套很光明,讓言官們奔走在政事堂、大殿等最正規場合,可轉過身後,就開始暗箱操作,利用國家賦予他的權力達到他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
其結果就是傷害了宋朝的國家利益,把趙匡胤、趙普當年煞費苦心制定出來的制約百官的機構——臺諫系統給毀掉了!這樣做朝廷很快就會變成一言堂,昏君、權臣都會浮出水面,簡單地說,就是沒有制約的權力讓個人腐爛,沒有言官的朝廷會整體腐爛!

這一切都是呂夷簡造成的。就從這一刻起,範仲淹把呂夷簡當成了敵人,以鏟除這塊政治毒瘤為己任。

宋明道二年年末時的廢皇後事件是個很大的舞臺,曲終了,主角走了,戲還沒散,有很多人還在演。他們的本性開始暴露,並以此為分界線,變得立場分明,敵友分明,變成一生的政敵,不斷糾纏,禍國殃民。

主要的手段還是上書。要強調一下,上書言事絕對是個重量級的官場武器,比小說裏最吸引人眼球的陰謀了、陷阱了、爭吵了、動手了什麽的都要有破壞力,並且是把雙刃劍,傷人又傷己。

當你給皇帝寫報告時,皇帝會認真看,反覆看,直到領會你的意思,扳倒你的政敵。可只要是文件就會存檔,小心幾十年之後都會被翻出來,當作你抄家滅族、罪不可赦的理由。這樣的事,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裏屢見不鮮,太常見了。

回到這時,針對廢皇後、貶言官事件,各級官員幾乎都表了態,其中有和範仲淹齊名的宋綬,但他已經老了,變得非常含蓄,在輕微的反對之前先努力地歌頌了一下皇帝陛下的英明,實在是非常體貼,我們暫時把他忽略吧,去看一下另一個年輕氣盛,一生都沒怕過任何人、任何事的鷹派人物。

名臣富弼登場,先從這一篇奏章開始。原文很長,但實在精彩,我把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摘選出來,讓大家看一下,一位有膽子的宋朝臣子,能把話說到什麽份上。

“……陛下為人子孫,不能守祖宗之訓,而有廢皇後之事,治家尚不以道,奈天下何!”

“……昔莊獻(劉娥)臨朝,陛下受制,事體太弱,而莊獻不敢行武後故事者,皆賴一二忠臣(範仲淹等)救護之,今陛下始獲暫安,遂忘舊日忠臣,羅織其罪而遣逐之。”

“……今匹庶之家,或出妻,亦須告父母,父母許,然後敢出之。陛下貴為天子,莊獻、莊懿山陵始畢,墳土未幹,便以色欲之心,廢黜嫡後,而不告宗廟,是不敬父母也。”

“……今仲淹聞過遂諫,上副宣諭之意,而反及於禍,是陛下誘而陷之,不知自今後何以使臣!”

“色欲之心、誘而陷之,始獲暫安,羅織其罪而遣逐之,”這是說仁宗寡廉鮮恥忘恩負義,既好色,又無信,真是個無恥之徒;

“不能守祖宗之訓、奈天下何!墳土未幹,不敬父母,”更是把趙禎釘在了道德倫常的恥辱柱上,試想那是封建社會,儒家綱常理論大如天的世界,堂堂皇帝居然是個不敬父母、不守祖規的忤逆之子!

難以想象還有什麽名頭是更刺激的,如果要精確計算的話,似乎偉大的亡國紀錄保持者隋煬帝楊廣也不過就是如此吧,好色、忤逆、陷害忠臣,所差的就是趙禎的手上還沒沾上人血。而富弼所差的就是還比死人多口氣。

他死定了!這樣的奏章比剛被趕走的臺諫官們的指責嚴重惡劣了多少倍?何況富弼這一年才29歲,官只做到了將作監丞,那只是負責土木工程、祠祀省牲牌、鎮石、炷香、焚版幣等事的工部小官,竟然敢一下子把皇帝全盤否定,他是不是個瘋子?

一切跡象都表明,剛剛平息下來的官場馬上就會再次爆炸,空前的侮辱必將招來空前的報覆,尤其是皇帝、宰相都已經明確表態,從此執行零忍耐,再不對任何人手軟。但奇怪的是,當年這份奏章居然失蹤了。就在那個極為敏感的時間段裏,沒有任何官員在官方渠道看到過它。

它被直接封檔存庫,官方名詞叫“不報”,即不予公開。富弼本人也在照常上班,沒有半點被打擊報覆的跡象。這就奇怪了,為什麽會這樣?事後分析,這才是呂夷簡的高明之處。雷霆霹靂之後,突然間和風細雨,大容量的寬容,讓一直頂牛的敵對方放松,並且最大目標已經達到,郭皇後已經被廢,那麽為什麽不讓生活回到正軌上來呢?

畢竟新皇帝剛剛親政,打理好後院之後,對前臺工作也有些渴望。

舉國皆聖賢,皇帝終頹廢

明道二年很麻煩,但總體說來,也是趙禎的幸運年,這一年以年初時皇太後劉娥賓天起始,到年終時把皇後郭氏關進長寧宮為止,趙禎掙脫了在深宮中的所有枷鎖,終於一身輕松,自由自在地生活了。

他的新人生從改年號開始,此前無論是“天聖”,還是“明道”,都有日、月並行,人間二主的意思,這不行,要改,改為“景祐”。景,旭日當頭,光華初現,天地必將豁然開朗!

新年新氣象,景祐元年的正月,他就做了一件石破天驚、震撼百代的大事情,這要從他頒布的第一道詔書開始,原文如下,請猜測其中的秘密——“天下承平久矣,四夷和附,兵革不試。執政大臣其議更制,兵農可以利天下為後世法者,條陳以聞。”

這是向天下征集治國意見,在軍隊、農田方面,只要有利國利民的好辦法,無論誰都可以寫成奏章送上來,我會把它們定為法制,流傳後世。

看著很平常是吧?有什麽了不得的地方?但頒布之後,全天下立即震動,很多人甚至痛哭失聲。有救了,皇帝終於看清了危機,來救我們了!這些人,主要都是農民。之所以痛苦,這涉及到了我們民族的生存環境。

眾所周知,我們是農業大國,尤其是古代,國家的稅收幾乎都從土地中得來,也就是說是農民養活了所有人,但到了宋朝的仁宗初年時期,他們已經活不下去了。具體的狀況就是“稻苗未立而和糴,桑葉未吐而和買,”和糴、和買,這是官府向民間征收糧食、絲麻用具的專用名詞,達到了上面所說的程度,就是提前預支,寅吃卯糧,農民要超前交好多年的稅。

之所以這樣,都是“兵”鬧的,就是詔書裏所說的“兵農可以利天下為後世法者”中的兵,宋朝已經有20多年沒在邊關打仗了,可是每年農民都要像澶淵之戰時那樣向國家提供戰備級物資!

20年啊……那都是怎樣支撐下來的?至於交上來的錢和物都到哪裏去了,很簡單,不斷擴編的軍隊、不斷壯大的官員隊伍、給遼國和黨項的“饋贈”,再加上給各級神仙佛祖修的廟還有和尚道士的生活費……沒一樣對國計民生有用。

所以才要改,並且如果改,就是要觸動國家最敏感的那根神經——要省錢,你想省誰的錢?軍隊、官員、遼國、黨項還是神仙?

動哪個都頭大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